锵锵三人行查建英王濛_锵锵三人行20130211
作者:hacker | 分类:密码破解 | 浏览:87 | 日期:2022年07月16日文章目录:
- 1、为啥讽刺王蒙 王蒙还去锵锵三人行?
- 2、如何比较《锵锵三人行》《晓说》《罗辑思维》三档节目?
- 3、锵锵三人行 怎么16号直接蹦到20号了 中间的是什么?
- 4、锵锵三人行现在的女主持叫什么名字
- 5、查建英在锵锵三人行里面为何总当着王蒙的面一口一个“王蒙”?
- 6、锵锵三人行里说的一句话谁还记的?
为啥讽刺王蒙 王蒙还去锵锵三人行?
你拿肉包子打狗,狗不也吃了肉包子?!(不认识王蒙,这个回答仅是就事论事,不针对任何人,题目里的王蒙换成吕蒙、习蒙一样回答。
如何比较《锵锵三人行》《晓说》《罗辑思维》三档节目?
本人逻辑思维和晓说/晓松奇谈全斩锵锵三人行查建英王濛,锵锵三人行看了十几年,具体是几百集已经无法统计(不要问锵锵三人行查建英王濛我哪里来的时间,我只是不看韩剧)最喜欢锵锵三人行。作为主要以传统媒体为介质的节目,它已经赢在意识上了。都知道片尾字幕有一句话:“嘉宾言论不代表本台观点”。最近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媒体存在的意义并非产生自己的观点,而是为各种声音提供一个传播的平台。在今天的中国肯定算意识超前了。三观怎么可能跟它不一致呢锵锵三人行查建英王濛?基本上三观都是给它培养出来的啊。在那个不能天天上网的时代,相信这个节目也制造了很多其他人的三观。很少以下定论的姿态去阐述一个问题,说到小时代,并不一定就是三观崩裂,说到婚外情,并不一定就是男花女贱都该死。窦文涛最支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种讨论氛围比知乎锵锵三人行查建英王濛你们不知高到哪里去了。谈论的主题会因到场嘉宾不同而有所侧重。嘉宾常是话题领域的专家,而谈论的方式却是唠家常的,幽默风趣的,不下结语的。这比看了几本科普性质书籍再来做个貌似权威的节目不知高到哪里去了。窦文涛控场和抖机灵卖萌,实在又给节目锦上添花是让我笑死了罗辑思维和晓松奇谈都是based on 互联网,单人胖子talk show,因为相似所以容易比较。单人脱口秀的好孬就完全取决于个人风格了。高晓松的节目是这样的:我有一次去维也纳,把鞋子丢到了多瑙河里……我有一次在好莱坞专拍porn的公司工作……我二叔很帅很有才……我妈说,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家对门住林徽因,我本人见过梁思成读过他们的手记……罗振宇的节目是这样的:我有一朋友……我看了一本书……我有一朋友……我看了一本书……我有一个朋友……并不是想表达高晓松名门出身,罗振宇属于逆袭只能听别人说 。我只是想论证亲身经历和二手经历在节目里呈现起来,还真是有区别的。虽说晓松奇谈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侃,而且他自己也讲说节目不考证,我们能猜想内容有夸张的成分。尽管如此,第一手经历还是他的大优势。最明显的例子:每次高晓松讲食物,都让我难以忍受。他讲法国的贻贝,是边吸着口水边讲的,我后来去巴黎还专门找到他说的那种店点了一大盘。还有最近几期的jambolaya和crafish pie,好久之前瑞士的芝士火锅……(¯﹃¯)相比之下,罗振宇老说自己的一个朋友,谁知道那是不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谁知道那些书是他自己读的还是小伙读完列了个大纲他来讲。观众听talk show已经是间接接受信息了,何况之前还不知道被他倒了几手,始终太干涩,四十几分钟,我的注意力很难从头集中到尾。其次是观点,这个很多人讲了。高晓松的节目感觉就是他在侃,你听着觉得有趣就笑,觉得他在扯就撅撅嘴完了。罗辑思维观点的主导性太强, 秉持着一路向右的原则,核心价值观无非那几个:1.自由市场好,最好发生了啥政府你都别管2.英美式的民主好3.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好,一切跟科学和科技叫板的都是愚蠢的即使观众本来持有的是中性观点,听多了也不舒服。最后再说时长,锵锵原来是23分钟,后来加到26分钟,刚好一顿饭加上吃个水果的时间,而且周一到周五天天有,简直是下饭视频的不二选择。晓松奇谈是三十来分钟,不得不说他的人生经历太丰富了,观众听起来也不累。罗辑思维就显得有点太长,反正按照45分钟我吃完饭还得吃两包零食,实在是不健康。
锵锵三人行 怎么16号直接蹦到20号了 中间的是什么?
锵锵周六、日(17、18号)没有节目。周一(19号)有啊,主题是内地文化浅薄化空心化,嘉宾是王蒙老师和查建英。
锵锵三人行现在的女主持叫什么名字
嘉宾不是主持。你要问谁锵锵三人行查建英王濛?查建英?杨舒(美女啊!看着就留口水)还是孟广美?。。。其锵锵三人行查建英王濛他就不提了。这几个经常上。还有个搞经济锵锵三人行查建英王濛的叶檀。
查建英在锵锵三人行里面为何总当着王蒙的面一口一个“王蒙”?
查建英不懂礼貌,无知而已。她在锵锵三人行的表现就是一个事儿妈。
锵锵三人行里说的一句话谁还记的?
中国用3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的道路,但也一定积累了200年的问题。
如果你肯定不是王蒙老师说的,那就是张承志老师说的。在2009年1月份的某期吧